(网经社讯) 近日,央视曝光私域直播坑老骗局:不法分子通过微信群、小程序等封闭渠道定向邀请老年人,以“免费领鸡蛋”“养生讲座”为饵,诱导其进入直播间,售卖三无产品或者价格虚高产品。(详情见网经社专题:https://www.100ec.cn/zt/ybszm/)对此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电商快评。
【观点一:私域直播骗局揭露流量野蛮生长与监管真空】
对此,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、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,私域直播作为近年来的销售新业态,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主要玩家包括:山河好物、小冠优选、品多多、V厨、磐康年华、福寿大街、好易购、星腾直播、家乡心选、国科优选、直通优品、长轻优选等。
曹磊表示,私域直播坑老骗局的泛滥,折射出传统监管模式与新兴业态的矛盾。一方面,平台为追求流量转化率默许私域裂变的野蛮生长,将老年人群体异化为“精准收割”的对象;另一方面,传统电商监管体系尚未覆盖私域场景,导致商家利用“非公开空间”规避责任,形成法律真空地带。
曹磊指出,私域直播的初心应是“信任驱动的高效连接”,而非“割老陷阱”。当技术便利被异化为犯罪工具,唯有通过法律严惩作底线、技术赋能破黑箱、社会共治筑防线,方能在商业创新与权益保护间找到平衡点。
【观点二:私域直播维权困境 取证难的破解之道】
私域直播通过微信群、小程序等封闭渠道定向诱导老年人的行为,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。曹磊表示,在私域直播场景中,消费者维权面临双重困境:一是证据易灭失,直播内容无回放、社群话术转瞬即逝;二是交易记录分散,微信转账、红包支付等非标准化流程导致资金流向难以追溯。
对此,曹磊建议,消费者需建立“全流程取证”意识:直播阶段应通过录屏工具同步记录主播话术、商品展示及互动数据,并利用可信时间戳APP进行证据固化;交易阶段需保存微信支付凭证、商品链接及订单详情,若涉及第三方支付平台,需留存资金流转路径截图;沟通阶段应保留微信聊天记录、语音通话录音(需提前告知对方),重点标注“无效退款”“绝对正品”等承诺内容。若商品到货后发现质量问题,需立即拍照/录像开箱过程,并联系品牌方或第三方机构出具鉴定报告。
【观点三:私域直播治理:监管科技升级与多方协同】
曹磊表示,私域直播作为电商新形态,其健康发展需兼顾商业创新与消费者权益保护:
(1)监管层面:应推动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并行:一方面利用AI监测私域直播关键词(如“绝对化用语”“诱导转账”),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强制直播内容存档备查;另一方面建立穿透式监管机制,通过大数据分析资金流识别异常交易及传销模式。
(2)平台层面:需强化合规义务与技术升级:严格审核商家资质,对高风险品类要求提供特殊许可;开发私域场景监测工具,通过语义分析识别社群内的诱导性话术,并提供“一键举证”功能简化消费者维权流程。
(3)行业层面:应推动自律体系与生态共建:鼓励平台建立内部合规团队,与商家、主播签订《合规承诺书》,明确禁止虚假宣传、价格欺诈等行为;建立黑名单制度,对违规主体跨平台联合封禁,形成“一处违规,处处受限”的约束机制。